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新闻资讯>技术支持>
NEWS

新闻资讯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

13127277251

更多

技术支持

煤矿噪声职业危害现状及对策

 煤矿噪声是指煤矿生产所产生的干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声音,不仅能引起工人的噪声性耳聋,对其他器官亦可产生不良影响。国内外报道称噪声可以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增高,认为噪声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。鉴于此,我们选取某一矿区在岗工人进行调查分析,了解该矿区的噪声危害现状,并探讨应对对策。

噪声检测3.jpg

  1、对象和方法

  1.1研究对象: 选某矿区626名在岗工人为研究对象,其中观察组582人(井上工人为观察组1,井下工人为观察组2,均为煤矿接触噪声人群),对照组为行政管理人员,共44人。

  1.2检查项目包括:

  1.2.1基本情况: 包括性别、年龄、工种、工龄等项目。

  1.2.2综合检查: 包括听力测定,血压、心电图等。

  1.2.3听力测定方法:根据GB Z188-2006噪声作业体检规范,采用经校准的丹麦产AC33型电子听力计,所有对象受检前均要求脱离噪声环境至少48小时以上。

  1.2.4 永久性听阈位移诊断:永久性听阈位移判定标准参照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 Z49-2007。

  1.2.5血压测定方法:采用水银柱式血压计,在休息 15 min后,连续测 3 次。结果根据 WHO 推荐标准。

  1.2.6心电图测定方法:使用C3000型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测量。

  1.3统计分析:所得资料录入EXCEL软件,并使用SPSS16.0软件进行分析。

噪声检测4.jpg

  2结果

  2.1煤矿职工永久性听阈位移发生情况: 煤矿职工永久性听阈位移发生率为56.23%。观察组1为41.38%,观察组2为60.40%,对照组为38.64%,经分析,井下工人和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永久性听阈位移发生率存在差异(p<0.05)。

  2.2煤矿职工永久性听阈位移严重程度分布情况: 职工重度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为3.83%。井下工人的发生率为10.90%;井上工人中重度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为10.15%,行政管理人员的发生率为0%。

  2.3煤矿职工永久性听阈位移严重程度分布情况: 煤炭生产一线工人噪声聋的患病率为36.79%,语音频段听阈升高56分贝以上者占4.16%,显着高于行政管理人员(p<0.05)。

  2.4工龄因素对噪声接触危害的影响: 井上工人3个工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(P>0.05),井下工人3个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

  2.5高血压、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: 煤矿职工血压异常发生率为21.18%,心电图异常(窦性心动过缓、心电图ST段及T波异常)发生率为6.55%。血压异常的比率以行政管理人员居高,心电图异常的比率以实际作业工人居高。

  3结论

 通过分析可发现,该矿区煤矿职工永久性听阈位移发生率超过一半,以井下作业人员尤为严重,行政管理人员因接触强度和时间较少,损害相对轻微。职工的永久性听阈位移以听力损失和轻度耳聋为主,中度以上耳聋的比例较小。对一线接触噪声的井上作业和井下作业人员的对比发现,井下作业更容易随着暴露时间的增长而加重噪声危害影响。研究还发现,该矿区职工患高血压的比重较大,但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与其工作性质的差异并无明显的关联。

      4讨论及对策研究

 我国作为一个产煤大国,煤矿工人数目庞大,维护工人健康是职业卫生研究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在开采过程中,存在着风锤、电钻、电车、罐笼等多种噪声源,加上井下作业空间狭小、封闭、声波难以扩散,使煤矿开采变成了一个高噪声危害的职业。要处理噪声这一职业病危害因素,需从控制或降低环境噪声、加强个体防护两方面入手。因此,提出干预措施如下:

 对矿区职工进行噪声危害和预防的培训和咨询服务,提高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。

 改进生产工艺,逐步淘汰高噪声的仪器设备,采用吸声、消声、隔声等材料降低生产环境中的噪声强度,并设立必要的警示。

 给职工配发合适的耳塞、防声罩等噪声个体防护用品,并对护耳器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。

 完善换岗和换班制度,对于高噪声暴露的部门减少人均的暴露时间。

噪声检测1.jpg